发布日期:2025-05-23 15:35 点击次数:180
“我工作只做我觉得有趣的事情,所以基本上就跟玩儿一样。”——尹希。
他认为自己并非天才,只是坚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保持初衷,不断深度研究。并认为自己的人生并没有可惊讶的,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天赋特长而已,将自己的潜力不断激发,那些异于常人的特点,不断发光,如同夜空中漫天的繁星一般,闪耀在属于自己的人生长河。
一、大家眼中的‘天才神童’
9岁的尹希就读于北京八中少儿班;12岁的尹希成为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17岁的尹希来到美国哈佛大学硕博连读,研究方向为弦论和量子场论;22岁的尹希打破本校博士不得在本校继续博士后研究的惯例,留校研究工作;24岁的尹希在哈佛大学物理系先后任助理教授、副教授。
2015年9月,未满32岁的尹希任哈佛大学正教授,他还获得过“豪华版诺贝尔奖”之称的“科学突破奖”,他是那年的唯一的获奖华裔。
展开剩余83%这些让人瞠目结舌的荣誉,让我们对尹希教授不得不发自内心的感叹和佩服,羡慕他是从先天就优秀于普通大众的人。可他却对‘神童’这个词并不赞同,他说“我觉得神童这个词对我来说非常怪异。称一个人为神童,这个人好像跟其他人都不一样,觉得你是一个在马戏团表演的角色”。在尹希教授的眼里,他自己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是同常人一样生活的世人。
二、‘天才神童’的不断成长
尹希教授在他读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对微积分和量子力学等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访谈中尹希教授说到他当时看那些书也不是很懂,但对书籍里面关于数理方面的知识非常感兴趣。这仿佛就是当时那些贪玩小朋友们对玩具、游戏机那种的喜欢和入迷。这是很常见的现象,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尹希教授的关注点更多倾注在学术知识上。
尹希教授还提到其实学习并没有什么特别神奇的秘诀。最关键最主要的东西是对自身这个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某个物体有兴趣的话,你付诸实践的时候,会觉得是一个很好玩很期待的事情,都会专注的学。但是如果你没有兴趣,如同一个有思想的机器木偶一般,会让自己潜意识里是被迫无奈地去学习这个东西,枯燥乏味,那么这件事终将会以失败告终的。
许多人揣测、认为尹希教授是一个那么有天赋的人,学习起来肯定会比我们普通人轻松许多,不用像我们这般拼命努力。其实不然!尹希教授在他的学习旅程中,付诸的各种努力远远比我们看上去多得多。
众所周知,远观尹希教授不断获得的学术成就和如今矗立的位置,仅仅是靠天赋和兴趣是根本支撑不起尹希教授不断上升、探索、研究的脚步的。更多的还需要靠不懈的努力和精神立场上的坚守。
尹希教授在中科大学习的期间是一名异常勤奋刻苦的学生。是少年班最小且最有天赋的学生,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懈怠,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的尹希教授,自律刻苦,每次上课都是第一个到教室占座准备上课。甚至在哈佛求学期间,他的老师曾说过,尹希很任性,他研究的问题永远是最困难的一方面。
回顾尹希教授的学习历程,他永远都是积极接受知识和指导,刻苦勤奋夯实基础,发掘更深入的研究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
那么就有人提问,人一直专研于一方学术领域的知识,会不会产生厌烦的情绪,从而对其他领域产生兴趣呢。在此尹希教授坦言,在他的学习生涯中,确实对其他专业也同样过兴趣诸如计算机编程、数学等许多学科。这并没什么懊恼的地方,人的一生旅途那么长,遇到能让自己内心产生兴趣的事物也是很多的。
可最重要还是要保持初心,坚定自己最初美好的想法。所以尹希教授在面对其他学科的‘诱惑’,并没有迷茫自己的内心,最终还是坚定地选择了物理学。这是尹希教授他内心对物理学的坚守,保持自身的初心。尹希教授一步一步登上学术研究的峰顶,在其领域不断发光发热,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充分发掘自身的天赋兴趣
尹希教授讲述到,在他小时候父母并没有对他进行什么特别的教育。在今后不断进入的高等学府来说,对他影响更深的是中国少年班的设立和教育模式。因为少年班能大幅度给年轻的孩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而这正是中国高等教育最缺乏的地方,也是被教育者们忽视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在尹希教授他看来,中国给予孩子们选择自身优势的条件极其缺少,提前让孩子们自择专业,可他们当时还并没有看清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甚至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都很模棱两可的状态,盲目的提前选择,让孩子们‘被迫’地接受知识教育。
而恰好中国的少年班在招生的时候并不提前分配专业,等学生学习一两年之后,对自身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再做选择,尹希教授对这样的做法很认可。
他指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而教育应当提供的是试探不同道路的机会,让学生真正能够发展他有天赋的方面,尹希教授讲述到做科学研究的工作要做到顶尖的水平,尽早地接触不同的前端领域,准确地找到自己最有兴趣的方向。中国并非有这样的条件,很多有才能有潜力的学生在背负中式教育繁重的学业之下,随时间一点一点地耗费了专攻自己真正有特长领域的精力和兴趣。
四、我觉得一点儿都不单调
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总是惊喜不断的。
尹希教授说他在科研方面从来不觉得有压力,从来不感觉单调,他做需要做的事情的时候会花很多时间,但是想玩儿的时候他也会整天出去玩。见过尹希教授的照片就会发现,与我们传统意识里面的物理学家、‘书呆子’的形象有所相悖,他更像是一个充满灵性的艺术者。
对于物理学术的研究,尹希教授是从内心深处的热爱,热爱物理、热爱最初的兴趣、热爱他所坚持选择的学术领域。
真正发自内心的喜欢和最初的兴趣,最大程度上是可以抵住时间的磨练的。没有必要盲目地信奉什么都不做就可以获得成功的天才。要相信自己,保持初心,坚守自己最真实的看法,付诸实践,一步一步地向前航行,扬帆起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发布于:天津市上一篇:湘西吉首矮寨
Powered by 半球一球买下盘1比0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